他们和“家”成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2日

60年日新月异,镌刻下岳池爱众电力公司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20载比肩同行,见证了岳池电力不断超越自我、向着光明而歌的筑梦征程。

多年来,岳池电力建设者以匠心为笔、写意山河的故事从未间断,他们投入电力电网建设浪潮,把故事写在山河,留给了岁月。

从一个小小的电厂到区域全覆盖电网架,一代又一代岳电人亲历了岳池电力成长蜕变,谱写了一曲披荆斩棘、荡气回肠的奋斗之歌。

“今年我也快60了,公司也迎来60周年咯,时间过得真快呀……”言谈之间,他们和岳电的成长故事沿着时光的纹路,慢慢呈现。

在“拓荒”中探寻与成长

岁月流金,在四季轮回中悄然飞逝,留下一段无声的读白。成长的答案,或许就写在每一步检修的足迹,每一条查勘的线路,每一页记录的工作票中。

沈刚,在岗43年,运检中心抢修班队员,曾担任外线班班长十余年。1979年10月,16岁的沈刚接任父亲的班,来到了岳池电厂上班。起初,他被分配到电站上班,年复一年,年轻的他想跳出小小厂房去历练历练,工作的第三年,即1982年,他来到了“外线队”,便是输电线路抢险维修班的前身,主要负责当时输电线路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当年面对仅有的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他们精心维护,不敢有半点马虎。年轻的检修人沈刚,面对各类设备和检修资料,不懂就学,不会就问,跟着师傅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摸索积累经验。在前辈的带领下不断积累经验,在“拓荒”中不断探寻,不断成长为一名老班长。

“那时候条件艰苦,我们去检修,没有车,大家只有背上工具包带点行李徒步走路,走到夜深了就再找个地方住下,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天一亮就抓紧干,天暗下来又忙赶路。”沈刚回忆到。从电站运行到外线检修这一路,他走了43年。

“在你的印象中还有什么令人难忘的事迹?”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只要哪里有检修,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要立即赶过去。难忘的事迹,我也讲不出来,这些都是我们职责所在。”简单的话语透露出这位老师傅的勤劳质朴。

在艰苦岁月中,“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岳电精神就这样诞生了,同时培养锻造出了能吃苦技术硬的一代又一代检修人。

“今年我也快60了,公司也迎来60周年咯,时间过得真快呀。”今年8月,沈师傅就要退休了,又一代年轻人将继续成长。


图片1
图为沈刚


在“改革”中助力与奉献

时间长河中,一些故事始终在继续,即使无声,却飘荡在光阴的长廊,听到了岁月的回响。

1998年11月,富流滩发电厂开工建设,2001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2年第二、三台机组发电,2003年10月,富流滩发电厂主体工程竣工。这是公司标志性项目,也是在这个时期,公司为顺应发展,把握改革机遇,成为了爱众股份的一份子。

在奔腾不息的渠江河畔,富流滩发电厂犹如一颗明珠,把光明源源不断的发送到千家万户,富电人就是守护这颗明珠的忠诚卫士,邓建勇,便是其中之一。自2002年进入富流滩发电厂,始终恪尽职守,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用辛勤的耕耘书写着对富电的满腔深情。


图片2
图为邓建勇


雄伟的厂房、纵横交错的电网、大容量发电机以及先进的电力设备,深深地吸引着邓建勇。在这里,他感受到了爱众电力日新月异的脉动,找到了自己的航向。为了更好的熟悉设备性能,更快的掌握操作技能,更好的履行职责,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了解设备构造、熟悉网络结构、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让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汗水浇筑成功之路,一年后,他凭借过硬的业务技术从普通值班员升为主值班长,不久又从主值班长升为班长。在每次组织的技术测评中,他总是名列前茅。

在富流滩发电厂的二十年,他历任运行员、运行班长、运行与安全主管、生产技术部长、电厂副经理、发变电支部书记,他从小小的值班员一路奋斗一路成长,解锁每一个新角色。防洪度汛期,他提前规划、科学布置;紧急抢险时,他以身作则、率先行动;抗疫保电时,他逆行而上,靠前作战。岗位角色变了,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努力让富电发挥最大的价值,为公司贡献更多的效益。

在富流滩发电厂这颗明珠的背后,还有许多守护卫士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默默助力与奉献。

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

时光飞速流逝,从不停息,每一个镜头都来不及排练。

在110千伏城南变电站新建项目现场,经常会看到一对师徒,师傅邓全斌个子高高的,徒弟任威威个子小小的,这对最萌身高差组合擦出了绚丽火花。

“一定要系好安全绳,作业时一定要清楚工作流程和任务,一定要注意危险点和安全隐患。”师傅严肃的用三个“一定”嘱咐徒弟。

110千伏城南变电站新建项目是公司2023年迎峰度夏重点项目,5月以来,公司上下全力筹备变电站投运,为今年平稳迎峰度夏奠定基础。

“投运前期工作十分重要,最近天气热起来了,虽然着急,但是细节问题也不能忽视。”任威威,自去年加入项目以来,整天风吹日晒,皮肤黝黑。他于2019年进入公司,在富流滩发电厂运行班,后因其曾在西藏国网外线检修的工作经验,公司将他调入运检中心,随后加入110千伏城南变电站新建项目组。

为了加快培养年轻人,公司采取“师带徒”的方式把老师傅和年轻人分配在一起干活,现场教学和实践,更能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提升业务技能水平。邓全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力工人,他已经在电力行业工作32年了。平日里,师徒俩背着工具包,头戴安全帽,认真巡视项目现场。

在任威威眼中,师傅虽性格耿直,却是一位技术大咖,工作中毫不马虎。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师傅的言传身教,他也时常研究新技术新知识,将先进的理念植入工作,掌握了无人机驾驶技术,将无人机运用于日常巡线,大大增加了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他说,就像师傅说的那样,我们要密切关注电网线路,不能出现丝毫差错。电网通顺,电力“血液”才能强劲流淌。

一年多的时光,邓全斌和任威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师傅用丰富的经验指导徒弟各项工作技能、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徒弟,而任威威也没有让师傅失望,用辛勤和努力熟练地掌握了各项工作要领,传承着师傅的严谨精神。


图片3

图为邓全斌(右)、任威威(左)


时代日新月异,小县城也逐渐发展壮大,工商业客户不断增加,电力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公司电网负荷履创新高,时代发展的步伐催促着我们前进,于是,农网改造持续推进、变电站不断加压升级、无人化变电站加速落成、智能表计落地实施、无人机巡线广泛运用,“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公司也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聚焦那些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岳电建设一线瞬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组组朴素的故事,一幅幅火热的画卷,无不诉说着岳电人的青春奋斗之志和时代的创造之力。

多年来,许多像他们这样的电力人投入到公司奋斗历程中,把故事留在了无声的岁月,在薪火永续的传承中,这些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