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谁见了都不忍心去打扰的人。你一看他腰身挺直,眼神专注的样子,就知道他一定又沉浸在了图纸和电脑的世界里,早已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直到终于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他才缓缓抬起头来,顺势扶了扶眼镜,揉了揉早已发酸的肩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来来来,快坐下,找我有什么事吗?”他就是岳池爱众电力生产技术部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兰秋林。
兰秋林是重庆人,他入职爱众后,曾在管片电工、施工员、技术员、规划设计员等多个岗位上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技术、电网规划等工作。10年来,他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干一项、爱一项、干好一项。在这个重庆小伙的心中,爱众有他的诗和远方。
吃苦耐劳 一线中奋斗成长
2011年6月,刚大学毕业的兰秋林意气风发。谁知,他竟在入职岳池爱众时,遭遇了被火车撂在半路的经历。那时的火车,时有半路停车的情况,但对兰秋林来说,这还是他生平头一回。当时他坐在火车里百无聊赖,只感觉上半身发凉,下半身却在冒汗。好不容易到了岳池,问他第一印象怎么样,他说:“坐车有点犯晕,第一次坐那么长时间的车,有点不适应。”
入职培训没多久,他被分派到顾县供电所。八月的岳池,酷暑难耐,他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小的学徒,白天在顾县土地挂钩项目上奔波,晚上加班研究图纸,遇到问题就虚心向施工现场的每一位老师傅请教。师傅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憨厚勤快的小伙子,都乐于将自己的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他。后来,兰秋林又被调去负责岳池农网储备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工程结束后,又一个人留在项目部,着手档案移交事宜。这又是一份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也意味着一个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规定时间里办好交接的那一叠叠井然有序、标准规范的资料,无不见证着他的努力。
由于长期奔波在项目一线,他本来白净的皮肤变黑了,昔日毛头小伙也成长为同事们眼里的“规划专家”。
“哪有人是天生的规划专家,想在规划方面成为一名专家,唯有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再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兰秋林都会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
踏实肯干 项目上锤炼提升
“一个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看得更高、更远,做事也更有效率,这要求人学会自觉地学习和积极地思考,只要专业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就一定能够在人群中居于优势地位。”兰秋林在他的工作笔记中写道。
2015年6月,项目工作结束,兰秋林被暂时调回生产技术部。从基层突然回到机关,一般人都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可他却认为,这正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总结项目上的经验,让自己的心沉淀一下。利用这段时间,他自学了造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参与了岳池城东新区10kV配网新建工程项目、岳池城东新区新建配网工程(二期)项目、岳池县旅游环线10kV╱0.4kV线路临时搬迁工程项目的建设。根据当时的分工安排,他身兼技术员、材料员、资料员多个岗位。成天不是在现场施工,就是在库房审施工材料,或是在办公室写施工日志。为了赶进度,他饿了就在办公室吃方便面,晚上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6月,公司公开竞聘规划设计室副主任,他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规划经验竞聘成功。刚开始他还有些忐忑,分管领导技术总监刘洋鼓励他说:“凡事都有第一次,要拿出吃螃蟹的那种精神来,年轻人就要敢冲敢打。”听完这句话,他的心态稳了。
任职不久,生产技术部的同事们就牢牢记住了这个格外努力的小伙。他还抽空学习配电网规划设计相关规程规范,不懂就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前辈,他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定要学习实践经验,虚心向人请教,掌握施工工艺,争取尽早考取一级建造师,为公司多做贡献。
设计室是一个融洽的大集体,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白天,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晚上一起讨论学习,研究规划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身为设计室副主任的兰秋林也需要去县级相关部门报送函件。有一次,他一大早抽空去送一份关于某项目电缆沟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存在工艺流程与设计图不相符的缺陷整改函件,谁知对方各种不认可,他回来时天都黑了。刘总监见他满面愁容,安慰道:“慢慢来,不要急。我们只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就不用担心。要拿出爱众工匠的行事风格,慢才更用心,慢才更精细,最终出来的作品也就会更精致、更完美。”刘总监还说,时下社会,人人渴望成功,这种时不我待的“急”,体现了宝贵的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令人欣喜。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急”字在手,不经认真思考和准备,就匆忙上马,急躁冒进,想一蹴而就,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相应地,只有不急于求成,让做事的速度慢下来,才有时间、有精力将活儿做细、做好、做精致。干规划就和行军打仗一样,不光要有冲劲和干劲,还要有谋略,用心才能打胜仗。咱用心做,不让他们挑出毛病。直到现在,兰秋林还记得刘总监的这番话,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学习。
经过一线的奋斗和成长,项目上的锤炼和提升,组织上的信任与考验,兰秋林多次获得优秀青年、优秀共青团员、客户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并已吸纳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在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服从安排,急公司之所急,想公司之所想,先人一步,积极响应公司“创新创效”的要求,带领设计室人员完成兴隆龙石口村电能提质工程新增调容变压器的规划设计工作,为公司线损降耗再立新功。
心中的“电网”和远方
拿着规划图,一步步认真比对,仔细地学习电网规划规程,踏踏实实开展电网风险梳理,兰秋林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板凳上。工作之外的他仿佛是个“电网痴”,一心只放在电脑中的电网图上。
有一次,设计室里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着刚完成的规划图纸交给兰秋林审核,他一眼就发现了好几处问题,那名新同事垂头丧气地说:“规划工作太枯燥太难了,感觉自己不是规划的料。”兰秋林听了后,很认真地告诉他说:“我们要感觉到图纸是有生命的,每个网络图都有它想要表达的话语。规划员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就看规划图是否能尽可能地切合实际所需。”后来,兰秋林经常把规划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耐心细致地给新员工分析讲解,带领设计室团队,努力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共同提高规划水平。
规划对于兰秋林来说,已经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成了他的爱好。对待规划的事情,他比谁都上心,常为规划中的一个难点细节耗到深夜,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由于长期对着电脑屏幕,他的颈椎、腰椎、眼睛都不堪负荷。
“我感觉小兰的眼镜度数又长了,戴起个眼镜看电脑离屏幕越来越近了。”生产技术部的一位老同事关切地说道。
在兰秋林看来,爱众有着他的诗和远方。所谓诗,是他热爱的规划,而完美的“规划”则是埋头工作的回报,也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所谓远方,就是要“做诚信和谐、奋发有为的爱众人”。这里有诗,有远方,也有未来。
追求诗和远方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才能不断成长成才。在这场追求的博弈中,兰秋林始终在路上。